闪光灯概念以及使用技巧

最近购买了神牛的V100闪光灯,记录一下。一篇文章了解全部的闪光灯概念。

闪光灯概念以及使用技巧

TTL

TTL 指的是 Through The Lens(直译为“通过镜头”)测光,是摄影中用于闪光灯的一种自动曝光技术。
当你在相机或闪光灯上选择 TTL 模式时,闪光灯会在拍摄时配合相机,通过镜头检测拍摄场景的光线反射,然后自动计算和调整闪光灯的输出强度,从而达到合适的曝光。

TTL 的工作原理

  1. 在快门按下的瞬间,闪光灯会先发出一束低能量的预闪。
  2. 相机通过镜头接收到预闪反射的光线,测量出现场的实际光照和主体的反光情况。
  3. 根据测光结果,相机控制闪光灯,在真正曝光时发出合理强度的闪光,实现“自动补光”。

影响 TTL 闪光灯输出的主要因素

TTL 并不是完全“傻瓜”,它的输出会受到以下因素影响:

实际操作建议

一般在动态场景或光线复杂的环境下使用 TTL 能获得较好效果。如果遇到 TTL 不准确的情况,可以用闪光补偿来修正。

例如:
如果拍摄白色背景人像,TTL 有可能输出不足导致人像曝光偏暗,这时可以增加闪光补偿(如 $+1$ EV)。
如果被摄物明显过曝,可以减小补偿(如 $-1$ EV)。


总结:

ZOOM 变焦值

闪光灯的 zoom值(变焦值)是指闪光灯头灯面聚光或散光的角度设定,通常以毫米(mm)为单位,对应镜头的焦距,常见有 24mm、35mm、50mm、70mm、85mm、105mm等。

zoom值的作用

  1. 聚焦光束角度
    zoom值越小(如24mm),光束越宽,照射面越大,适合广角拍摄;
    zoom值越大(如105mm),光束越窄,照射面越集中,适合长焦、远距离补光。

  2. 有效闪光距离
    变焦拉长时(zoom更大),闪光灯能量集中,补光距离更远;
    变焦缩短时(zoom更小),能量分布分散,有效距离变短。

合理设置建议

一般建议将zoom值设置为和镜头实际焦距一致,或者稍比镜头广一些(如镜头为35mm,用28mm),这样可以保证照亮整个画面。如果加扩散板或反光罩,也建议适当调低zoom值。

特殊场景说明


总结

“闪光灯单触点模式”通常是指相机或闪光灯热靴(Hot Shoe)/同步接口采用单一中央触点来触发闪光。这个模式下,只利用热靴或闪光灯同步线中用于“触发”的那个中央金属触点,不涉及品牌专用的联动(TTL、自动对焦辅助、闪光同步等)控制信号。

单触点模式

1. 单触点的工作原理

2. 单触点模式的特点

3. 使用场合

4. 实际意义


建议

部分现在的数码相机可以在菜单里设置“只用中央触点触发”,或者某些引闪器默认只有这一个中央接点,这时你连接任何品牌兼容的闪光灯都可以正常点亮。


总结:

“闪光灯单触点模式”本质上就是用最基础、最兼容的方式触发闪光,放弃所有相机、闪光灯间品牌专属通讯协议,只关注“亮/灭”这个触发动作。对于控制曝光、亮度、闪光补偿等都要手动调节


同步模式

神牛的同步模式需要在相机上设置。

1. 前帘同步(Front Curtain Sync)


2. 后帘同步(Rear Curtain Sync)


3. 高速同步(High Speed Sync, HSS)


关键区别与应用总结

同步类型 触发时机 快门要求 典型效果 推荐场景
前帘同步 前帘完全开启时 ≤ 同步速度 冻结时刻,常规人像、静物 日常/静态/常规光补
后帘同步 后帘将闭合前 慢门 光轨跟随主体运动方向,动感、特殊艺术效果 车流、舞者、拖影创意、慢门+运动主体
高速同步HSS 整个快门移动阶段 > 同步速度 允许用更快快门和大光圈补光 明亮户外、逆光人像

闪光灯功率

闪光灯功率的表示,如 1/20 或 1/250,通常是指闪光灯输出功率相对于其最大功率(全功率,1/1)的比例。这种设置常见于摄影中,用于控制闪光灯的亮度输出,以适应不同的拍摄场景和光线需求。

功率与闪光持续时间

闪光灯功率不仅影响亮度,还影响闪光持续时间(flash duration)。功率越低,闪光持续时间通常越短。这在拍摄高速运动物体(如水滴、飞鸟)时尤为重要,因为短的闪光时间可以“冻结”动作。 例如:1/250 功率的闪光持续时间可能在 1/10000 秒或更短,而 1/1 功率可能在 1/1000 秒左右(具体取决于闪光灯型号)。


拍照时,闪光灯、ISO、快门、光圈之间的“效果关系”

1. 光圈、ISO —— 既影响背景,也影响被闪光灯照亮的主体


2. 快门速度 —— 只影响背景亮度,不怎么影响被闪光灯照亮的主体

(假设用的是普通同步闪光和非HSS)

原因:
主体的亮度,绝大多数取决于闪光灯能量,而不是快门速度,因为闪光是一瞬间(极短的时间,比如1/1000秒)完成。


应用场景举例

例1:夜景人像,既想要人脸亮,又想要背景城市灯火亮(环境氛围)

例2:夜景人像,只想要人物明亮,背景黑


例3:白天逆光人像,人物脸部需要补光,环境光过亮


口诀总结


如果你想要某种效果(比如:人脸和背景一样亮/背景深色,人物亮/环境还有点氛围等),调整快门速度往往比闪光灯功率更有效。

频闪

详细讲解一下闪光灯的频闪(多次闪光/频闪模式,Stroboscopic/ Multi Flash)设置,包含功能原理、参数、具体用法和典型场景。


1. 什么是闪光灯的频闪设置?

频闪模式(Multi/ Stroboscopic flash)指的是在一次曝光期间,闪光灯按照设定的频率多次闪光,从而捕捉主体多重运动轨迹,使画面中出现“连影”“分身”效果。


2. 设置参数说明

典型频闪设置包含三个核心参数:

常见设置页面会显示为:Multi 1/32(功率) 10Hz(频率) × 5(次数)


3. 频闪曝光原理

假设你的快门速度设置为 $1/2s$,设定频闪为 5Hz、次数5:


4. 实用举例

拍摄挥舞乒乓球拍的动作轨迹:

效果
照片上你能看到球拍挥动时 5 个分离的清晰轨迹,运动轨迹一目了然。


5. 典型应用场景


6. 设置注意事项


离机闪光

不要把闪光灯始终固定在相机上。将闪光灯移下相机,通过引闪器或同步线远程触发,可以控制光的方向,令阴影更自然,画面更立体。


柔光处理

直接闪光容易出现生硬阴影和强反光。利用柔光罩、白色塑料袋、反光伞等附件,可以让光线扩散变柔和,使肤质细腻、阴影柔和。


bounce 闪光(跳闪)

将闪光灯头朝向天花板或白色墙壁反射光线,让光漫反射,不直射被拍摄对象。这可以减少直射强光和红眼现象,使光线均匀自然。


使用慢速同步闪光

在弱光环境下,使用慢速同步快门,让背景环境获得更多曝光,不仅照亮主体,还能保留现场氛围。例如:


调整闪光补偿

适当调节闪光补偿(Flash Exposure Compensation,FEC),使闪光输出略小于自动值,画面不至于过曝或显得生硬。一般建议从-1/3 EV到-1 EV试拍。


多灯布光

多只闪光灯可营造主光、辅光、背景光等多层次效果,塑造景深、突出主体。尝试不同角度布光,创造不同气氛。


使用彩色滤片

为闪光灯加上彩色滤片,可以校正或创造特殊色彩氛围。例如,把色温调整为和环境光一致,或制造冷暖对比等创意光效。


合理选择快门与光圈


避免红眼

让被摄者不要直视镜头,或把闪光灯设为跳闪、离机闪光,都可有效避免红眼现象。


合理使用TTL或手动模式

TTL模式让闪光更智能,但根据需要适当手动调整闪光输出,效果更可控。